《桃李劫》:有志青年结果如此,是谁之过?本身?教育?社会?
1、《桃李劫》:有志青年结果如此,是谁之过?本身?教育?社会?本片为电通公司1934年的作品,电通公司仅维持了一年左右,共四部作品:《桃李劫》、《自由神》、《风云儿女》、《都市风光》。毋庸置疑,这是非常明显的左翼电影,而且传递了很“左翼”的思想。
2、在这篇注明“四月四日”的日记里,亢奋中的聂耳一再使用“一致地赞许”、“批评甚佳”等火爆字眼,形容自己为电影《渔光曲》、《桃李劫》、《大路》创作的音乐作品。 忙碌中聂耳最用心力的是国乐队,业余演出时这个乐队也称“音乐社”。
3、动和静的对比其实就是运用各种对比来产生节奏的方式之一,其他的还有:布光、色调、台词表演情绪、动作、机器动作、场面、景别、音乐等方面的对比。东方思想里对空灵有特殊的理解,属于一种辩证思想,对有与无、动与静有着更深的思考,国画中的黑与白,音乐里也有板有眼。
《毕业歌》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歌?
1、毕业歌》《桃李劫》的插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歌曲在影片中一群青年毕业前欢聚一堂时首次出现,影片结束时又再度响起,提示了影片主旨。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由于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传唱一时,特别为青年学生所喜爱。
2、《毕业歌》是聂耳在1934年为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的故事片《桃李劫》所创作的主题歌。他通过《毕业歌》这首电影主题曲描写这群青年在毕业典礼上集体高歌的场面,表现青年的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满腔热情。而该曲歌词中的一个个口号意在唤醒广大的青年们,再浑浑噩噩下去已经不行了。
3、《毕业歌》是聂耳1934年为电影《桃李劫》创作的主题歌,此歌由田汉作词,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毕业歌》被中国歌舞团收录于1975年中国唱片发行的专辑《聂耳冼星海作品选(一)》中,成为云南玉溪师范学院的校歌。
桃李劫基本资料
电影标题为 桃李劫,其中文片名即为《桃李劫》,此外还有一个国际英文版的片名 Plunder of Peach and Plum,又称为《Fate of Graduates》或《The fate of Tao and Li》。这部电影属于爱情题材,带给观众一段深情的叙事。影片时长适中,长度为121分钟,足以让剧情深入展开,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作为编剧袁牧之、导演应云卫和主演陈波儿的共同“处女作”,影片采用了国外先进的艺术理论,使得《桃李劫》成为有声电影艺术的典范,插曲《毕业歌》对影片情感表达精准。然而,进步电影的影响力引起当局关注,导致“电通”在1935年底因资金压力结束业务,人员转投其他公司如“明星”、“联华”。
然而,由于资金困境,特别是银行的压力,使“电通”不得不在1935年底结束业务。尽管其历史短暂,仅一年间便出品了《桃李劫》、《风云儿女》、《自由神》和《都市风光》(中国首部音乐喜剧片)等创新作品。尽管“电通”短暂如流星,但它留下的艺术火花和历史贡献将在电影史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