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电影介绍
1、剧情简介 · · · · · ·公元前六世纪,孔子(周润发 饰)受到鲁定公(姚鲁 饰)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实行自己的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但是,三桓独霸朝纲,也让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他因阻止季桓子(陈建斌 饰)家奴免受陪葬,而与之结怨。
2、《孔子》是一部2010年的传记历史片,由胡玫执导,周润发、周迅、陈建斌领衔主演,任泉、陆毅、姚橹等主演,于2010年1月22日全国上映。电影讲述了东周末年,诸侯割据,相互征战。孔子为了理想奔走在列国之间,孤独地和整个时代抗争,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3、代表场景:孔子在被围时依然讲诵《诗》《礼》,弟子子路很迷惑,于是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处境艰难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4、电影讲述了东周末年,诸侯割据,相互征战。孔子为了理想奔走在列国之间,孤独地和整个时代抗争,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孔子电影哪些情节体现以礼治国
电影开头就表现了孔子的重礼思想。孔子担任中都宰时,先在殿外叩拜,体现他对礼制的尊崇。孔子面见鲁君,提出以周礼治国,被鲁君任命为大司寇,让他用礼制改变“君不君,臣不臣”的现状。孔子为救陪葬的漆思弓而不惜得罪鲁国强大势族季恒子。
公元前六世纪,孔子(周润发 饰)受到鲁定公(姚鲁 饰)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实行自己的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但是,三桓独霸朝纲,也让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他因阻止季桓子(陈建斌 饰)家奴免受陪葬,而与之结怨。
而孔子却主张以仁爱治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他的崇高品质。百姓能够知仁的内涵并在行为上表现出来自然是比被迫守法律来得高级、稳定。他的智慧与才能相融,总能使自己化险为夷,但他的认识与主张却因触动三桓利益而使自己流浪与他国。但是使百姓在思想里知仁,在行为上守礼,必然要教之。
《孔子》讲述了东周末年,诸侯割据,相互征战。孔子为了理想奔走在列国之间,孤独地和整个时代抗争,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剧情简介: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室王朝已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战。
可见礼让多么重要,只要礼让治国,还有什么事办不到呢?人们就要学会礼让,别人就会尊敬您;国与国之间互相礼让,战争也不会发生;君臣民之间互相礼让,这一个国家民心不会动摇,将会坚不可摧。孔子对他人礼让相待,他人也就以礼相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走在一起,一定有我的老师。
写他从51岁出任大司寇到73岁病逝之间的经历。孔子的思想是以仁治国,以礼待人。关于内涵 既然是讲孔子,就不能单纯地解读电影本身,思想内涵是回避不开的话题。“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些话我们现在读起来稀松平常,只有放到春秋的大背景下才显得可贵。
电影《孔子》中都有哪些事件,当时孔子是什么官职
1、大致讲述了孔子治理中都、夹谷盟会、堕三都失败、问道老子、被迫出走、流亡卫国、会见南子、陈蔡绝粮、齐鲁决战、归国等故事。其中,颜回、子路、子贡、冉求等弟子会有相关“戏份”,有的“弟子”是集合了多人的个性与经历的。《孔子》是由中影集团和大地娱乐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一部史诗电影。
2、从此,孔子率颜回(任泉 饰)、子路等弟子开始游历各国。在卫国,孔子得到卫灵公的尊重,获俸粟6万石。他见到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周迅 饰),并在交谈中展现了正气凛然的君子风范。电影中的孔子虽然一直寻觅“知音”,但结局却知音寥寥。
3、电影《孔子》中的孔子形象与史书中记载的孔子存在多方面的差异。首先,电影中孔子被鲁定公提升为大司寇,希望他改变鲁国的局面,而实际上,孔子在季桓子刚刚登上历史舞台时,并没有立即出仕。他曾在季氏家臣阳虎与季桓子的权力争夺中保持中立。
4、影片中写卫灵公起初是很尊重孔子的,不仅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还恳请孔子能够见一下自己的夫人南子。南子见到孔子,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孔子的爱慕之情,二人的谈话内容也很广,涉及了《诗经》、礼让治国等问题。之后,南子请求卫灵公重用孔子,但卫灵公最终并没给他什么官职,也没让他参与政事。
5、电影开头就表现了孔子的重礼思想。孔子担任中都宰时,先在殿外叩拜,体现他对礼制的尊崇。孔子面见鲁君,提出以周礼治国,被鲁君任命为大司寇,让他用礼制改变“君不君,臣不臣”的现状。孔子为救陪葬的漆思弓而不惜得罪鲁国强大势族季恒子。
6、公元前490年孔子入陈国,公元前489年,孔子绝粮于陈蔡之间,原因是吴伐陈,楚来救。子贡请楚军保护孔子,楚昭王闻孔子在陈蔡之间,特派人前来聘请。电影《孔子》用子贡的话说是子路在卫国的妻兄颜浊邹大夫来救援。电影将情节演在公元前484年,与史实相距五年。颜浊邹的名字也没有念对。